|
急救常識--受傷 z E- T e1 a- n' Y" Y7 x0 G- `
0 m, {4 T# }# \$ @: l) K3 O 1、外傷 :
. {2 ~5 `1 H4 e! F; t' N6 `. m0 `1 i& j4 E& m
人體受到外力作用而發(fā)生的組織撕裂或損害。引起外傷的原因很多,根據有無傷口,可分為開放性和閉合性兩大類。 5 _8 ~& N. b* N' v) L
1 y+ l5 e4 d' F" L+ L
1-①、閉合性外傷:由鈍力造成,無皮膚、體表粘膜破裂,常見的有挫傷和扭傷。
/ Q; P% {( E; {6 q
* t, g/ i! o/ e* z, B 1-①-a、挫傷:鈍力打擊所致的皮膚和皮下軟組織損傷,皮膚無裂口,傷部青紫,皮下瘀 血、腫脹、壓痛。輕者可用傷濕止痛膏外貼受傷區(qū)。對胸腹部挫傷及頭部挫傷,應考慮有無深部血腫或內臟損傷出血,宜到醫(yī)院觀察診斷。
2 H! b3 e/ u0 d+ H T2 f& n
2 i2 `( E2 H5 ]: H/ t1 v3 Q" @ 1-①-b、扭傷:扭傷常發(fā)生在踝部、腰部、頸部及手腕等處。扭傷的一般處理原則是讓患者安定情緒,固定受傷部位,用冷濕布敷蓋患處。手足扭傷者可抬高患部。頸部、腰部扭傷者在搬運時不可移動患部。扭傷常伴有關節(jié)脫位或骨折,宜立即到醫(yī)院診療。另外,扭傷后無論輕重,不可即刻洗澡、胡亂按摩,須送醫(yī)院治療。扭傷常用的治療方法有局部封閉(用0.25%~0.5%普魯卡因)、藥物外敷內服、理療等。
1 D9 Z7 u/ Y6 X) e# m% M. e& f
. z5 o* k$ s1 G7 M6 x$ S% U 1-②、開放性外傷:多數由銳器和火器所造成,少數可由鈍力造成,常有皮膚、體表粘膜破裂。
. \# `7 _- ~6 L: y7 a$ G; u; U$ O8 ?; Q
1-②-a、割傷:淺的傷口用溫開水或生理鹽水沖洗拭干后,以碘酊或酒精消毒、止血,或以“好得快”噴霧劑噴于傷口,然后包扎,一般都能較快痊愈。對較小傷口外用“創(chuàng)可貼”即可。對較深的傷口,應立即壓迫止血,速到醫(yī)院行清創(chuàng)術,視傷情進行縫合修補等。刀傷傷口不可涂抹軟膏之類的藥物,否則傷口難愈合。
' h% M8 [6 {" _
- ~& `9 N9 `! ?6 R f- m8 I) l 1-②-b、刺傷:宜先將傷口消毒干凈,用經滅菌過的針及鑷子,將異物取出,再消毒后包扎傷口。異物留在體內易化膿感染,對傷口小、出血少者,宜在傷口擠壓出一些血液比較好,指甲的刺傷不易處理,可先將指甲剪成V字型口,將刺拔出,或到醫(yī)院處理。若被針、金屬片等刺傷而留于體內,應到醫(yī)院在X光下取出。深的傷口可能有深部重要組織損傷,常并發(fā)感染,可予抗炎藥物治療。不潔物的刺傷要預防破傷風的發(fā)生,宜到醫(yī)院肌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。
/ x8 D3 B& U, w* ~( c9 R! @& H; q& X8 P4 ]" f
1-③外傷總的處理原則:
, a' u( D9 N6 `* ?4 u7 F( o- q3 P& d9 w5 [1 L5 a% z
對大量出血的患者,宜首先采取止血方法;對切割傷、刺傷等小傷口,若能擠出少量血液反而能排出細菌和塵垢;對傷口宜用清潔的水洗凈,對無法徹底清潔的傷口,須用清潔的布覆蓋其表面,不可直接用棉花、衛(wèi)生紙覆蓋。 + p1 G* e/ W: g1 \" I; m
7 I" H$ q" a) J6 M4 \3 b: U 2、燙傷: + w, H4 p" c; \ A* r
- x g4 z3 \7 [* }8 M! ]
燙傷可分為燒傷和水燙傷兩種類型。除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開水和火焰、蒸氣等高溫灼傷外,還包括工業(yè)上的強酸、強堿等化學灼傷,電流、放射線和核能等物理灼傷。面積愈大,深度愈深,對全身和局部的影響也愈大、愈嚴重。
2 A* e1 M: Z3 ]+ B
0 \' P. I/ M& l" [9 c( C. B 2-①、燙傷的程度:燙傷可分為
. Z% D# |2 v2 x7 _- K) Q' f6 l) i6 k/ W3 E6 s1 l/ }1 \
一度燙傷(紅斑性,皮膚變紅,并有火辣辣的刺痛感);
' I+ M" X# L" s/ U
" m' o9 C+ \, o4 z) S* U! q1 T3 | 二度燙傷(水泡性,患處產生水泡); 9 R* `) q- B0 H0 `2 M2 o( \
* j7 x9 t3 F* E8 f/ @# B0 I
三度燙傷(壞死性,皮膚剝落),對局部較小面積輕度燙傷,可在家中施治,在清潔創(chuàng)面后,可外涂京萬紅、美寶潤濕燒傷膏等。對大面積燙傷,宜盡早送醫(yī)院治療。
2 [8 v! B: B6 z8 o! n/ c Y, V, D" s5 I% Z# Q4 F
2-②、燙傷的處理: ; T% E5 ~- u3 m# U$ u# m
* W+ w; @& m/ i& f( n 燙傷處理的原則是首先除去熱源,迅速離開現場,用各種滅火方法,如水浸、水淋、就地臥倒翻滾等,立即將濕衣服脫去或剪破衣服淋冷水,肢體浸泡在冷水中,直到疼痛消失為止。還可用濕毛巾或床單蓋在傷處,再往上噴灑冷水。不要弄破水泡。
+ I3 W. ]0 Y% H! X% D8 U5 A/ W* J+ t3 K+ c, \
燙傷的創(chuàng)面處理最為重要,先剃除傷區(qū)及其附近的毛發(fā),剪除過長的指甲。創(chuàng)面周圍健康皮膚用肥皂水及清水洗凈,再用0.1%新潔爾滅液或75%酒精擦洗消毒。創(chuàng)面用等滲鹽水清洗,去除創(chuàng)面上的異物、污垢等。保護小水泡勿損破,大水泡可用注射空針抽出血泡液,或在低位剪破放出水泡液。已破的水泡或污染較重者,應剪除泡皮,創(chuàng)面用紗布輕輕輾開,上面覆蓋一層液體石蠟紗布或薄層凡士林油紗布,外加多層脫脂紗布及棉墊,用繃帶均勻加壓包扎。燙傷還可采用包扎療法、暴露療法等。 7 C9 ~1 X$ f+ s; c! I
& }. q4 t: T( B" h. v
燙傷常易并發(fā)感染,故宜加用抗菌素,還可注射破傷風抗毒素。 6 X5 m& l j9 e" K. I
& J$ a1 C5 j; U: b" N8 s' u9 k! I 大面積燙傷的治療護理要求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。而且往往遺留廣泛疤痕,造成嚴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礙。所以務必注意預防,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對居民、兒童的防火教育,在工礦企業(yè)要加強對職工的安全生產教育,并制訂嚴格的防火管理制度。
2 F5 I2 U1 g( E3、凍傷: 2 c) p9 d. T. j) Z6 @* i# Q1 N" o+ ?
, y3 ?1 ?$ z: j 是機體由于暴露在寒冷環(huán)境中過久而形成的損傷。凍傷可分為局部和全身兩種:局部凍傷好發(fā)于指、趾、鼻尖、耳廓、臉頰等暴露部位,而且容易在同一部位復發(fā)。
- \, W" f G# @; X0 a( Y7 t6 h
+ h, A+ v) X8 h5 W5 Z3 m( I 3-①、凍傷的程度: - x8 g3 p8 c- a% @& B' m" w0 D
3 Y, Q' b$ y* c
第一度(紅斑性):凍傷部皮膚從蒼白變?yōu)榘邏K狀紫藍色,以后轉為紅、腫、充血。并有癢、痛、麻木等現象。約5~7天癥狀消失,不留疤痕。 9 m0 v5 l! {' v' J6 r( P
# C3 G" w& T2 c# Y2 O& d 第二度(水泡性):凍傷部除紅腫外,尚可出現大小不等的水泡,局部劇痛,對冷、熱、針刺感覺不敏感。2~3周后水泡干枯形成干痂,痂皮脫落時,有薄的新皮覆蓋創(chuàng)面。 6 }! \) m" P9 p$ o9 U' T
6 Q9 r- V1 s- V* |1 S 第三度:輕的局限于皮膚,皮膚從蒼白變紫而黑,傷部周圍皮膚腫脹并可有水泡,大多有劇痛。壞死組織脫落后創(chuàng)面愈合需二個月以上,且形成疤痕。
: |( Z% u1 D) L! r2 L$ C7 z$ P
$ n( P- i0 r: h' r9 W$ k( v 3-②、全身凍傷:全身凍傷時,除體表血管收縮、皮膚蒼白外,傷者出現寒戰(zhàn)以增加機體發(fā)熱、維持體內溫度。但當體溫繼續(xù)下降時,傷者就感覺疲乏,瞌睡。再進一步就神志遲鈍,常出現幻覺。若不及時治療,就會危及生命。
4 n; z7 c+ E6 D& K: @! r6 r1 q$ k7 l( r
6 e( N* S( S' d) o/ V4 C( J 3-③、凍傷的處理:
) `$ q* ?/ ?: p6 y( }- d
% W6 [0 T9 M! J0 p, k g$ C5 o: L 發(fā)生凍傷后,傷部要迅速復溫,可將傷部浸泡在清潔溫水中,并在5~7分鐘內加溫到37~42℃左右。凍傷的肢體宜稍抬高,以消退水腫。第一、二度凍傷予保暖包扎。第三度凍傷宜由醫(yī)療單位進行消毒、包扎、預防感染和創(chuàng)面處理。全身性凍傷復溫后,由于全身組織和臟器均有損害,仍可出現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心腎功能損害,所以應住院搶救。
* t0 g0 j9 j9 r
$ R2 W/ Q+ l2 n! C' p' n" z 凍傷發(fā)生后,治療就較困難,所以應以預防為主。在嚴寒下工作的人員應注意防寒、防濕、衣著鞋襪要松緊適當并保持干燥。暴露部分宜涂油膏,減少散熱。并戴口罩、手套、耳罩等。戶外作業(yè)時應適當活動,以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。此外,要有足夠的睡眠,避免過度疲勞,并注意營養(yǎng)。冷庫內應有報警裝置,以防意外。 ) e2 |6 l# b2 l7 F. A! h) ^( p% _. L
, O/ _4 o% H! \# V9 J! a$ K5 Y
4、毒蛇咬傷: - G1 H' O% u3 j, Q: r% c8 O
% F4 s9 I* O+ {. }4 F 毒蛇具有毒腺,能分泌毒素。毒蛇咬人時,毒液腺受壓,毒液就通過毒牙注入傷口。
2 o, h/ I4 ~' ^. v5 B6 r
, w" H' H4 F! Y$ Q+ p* C 毒蛇的毒液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: % J5 n8 _2 _8 T# U0 A2 K
N" v0 e) ?# D8 o+ {8 f
?、偕窠浂?,能使延髓中樞和肌肉迅速癱瘓;
/ H; `: M: ~ @! l/ S6 t: e$ A9 |: B+ ~9 P5 ~$ U g
?、谘?,能使血液不凝固,引起出血和溶血,還可使血管收縮和舒張功能喪失。如不及時搶救,均可造成死亡。 1 {* J& J' T" `. E8 w t# N
, c4 b+ D: M/ w+ M1 T) T
4-①、毒蛇的種類:
. C% ]/ q5 c/ a# }, ]
7 t, o3 M" Z8 y% ^; E- ~. }& Z 我國毒蛇有眼鏡蛇科、蝰蛇科、蝮蛇科以及海蛇科多種,所含的毒液性質不同,故被咬者所出現的病理變化和癥狀也不盡相同。 / J# B! A7 c9 d* o
1 r& F+ B" @" b7 E# t7 R# p7 D; V
蝮蛇科蛇(包括蝮蛇、五步蛇、烙鐵頭、竹葉青等)的毒液屬于血循毒,破咬處劇痛、紅腫,并自傷口不斷流出血水。被咬者出冷汗、惡心、昏厥,多處出血如鼻出血、眼結膜出血、皮下出血、 嘔血、咯血和尿血等,最后發(fā)生循外衰竭而死亡。咬傷到死亡相隔2~7天不等。
9 @6 |. v2 {6 x6 y4 B: f- W
5 R6 b z4 _3 K. u9 n 眼鏡蛇科蛇(包括眼鏡蛇、金環(huán)蛇、銀環(huán)蛇等)的毒液屬于神經毒,被咬處局部初起有灼痛,后來感覺麻木,以后出現上眼皮下垂、走路不穩(wěn)、四肢無力、頭重下垂、流涎、惡心、嘔吐、吞咽困難、言語不清;繼之出現四肢癱瘓、呼吸微弱、自覺窒息,最后可因呼吸中樞麻痹和心力衰竭死亡。從咬傷到死亡相隔半小時到30小時不等。
; i2 G9 ^0 d' U9 ~. [% I. W5 L
) g# S# D+ _# V6 j3 v4 [) A 辨別哪一類毒液引起的癥狀,在治療上有重要。 ' r9 k/ C5 V/ g% w& P" y
* ~1 v8 F/ ]/ `* P9 n4 ~: } 4-②、毒蛇咬傷的處理: $ l0 v! ~2 u( z& j# F: k! @4 f
+ k/ @ @3 k. I ~ 毒蛇咬傷的急救原則是及早防止毒素擴散和吸收,盡可能地減少局部損害。蛇毒在3~5分鐘即被吸收,故急救越早越好。
/ B+ J0 `' ?0 j0 M4 `) ]' z
6 U$ e- y/ x, H# h3 X 4-②-a、綁扎傷肢:在咬傷肢體近側約5~10厘米處用止血帶或橡膠帶等綁扎,以阻止靜脈血和淋巴液回流,然后用手擠壓傷口周圍或口吸(口腔粘膜破潰者忌吸),將毒液排除體外。
% N* `; E. _4 k0 K$ M" G
; o |- v7 L4 }7 h1 d 4-②-b、沖洗傷口: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圍皮膚,再用生理鹽水、0.1%高錳酸鉀或凈水反復沖洗傷口。 8 U1 \! M1 D+ |8 b& c9 d* l
1 v# K- C- Z p3 y5 p: n, t
4-②-c、局部降溫:先將傷肢浸于4~7℃冷水中3~4小時,然后改用冰袋,可減少毒素吸收速度,降低毒素中酶的活力。 8 d; B4 z$ H5 K* q0 O
* Q3 |" E2 G# \3 u# ?2 d5 C9 G2 T8 c, ~
4-②-d、排毒:咬傷在24小時以內者,以牙痕為中心切開傷口成“十”或“艸”形,使毒液流出,亦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吮毒液。但口不宜過深,以免損傷血管。若有蛇牙殘留宜立即取出。切開或吸吮應及早進行,否則效果不明顯。 & H2 K% A0 F+ `
8 p# w* }2 M0 ^1 Q 4-②-e、藥物治療:常用的解毒抗毒藥有上海蛇藥(口服,第1次20毫升,后改為每6小時10毫升),南通蛇藥(首次20片用燒酒30毫升加溫開水服下,以后每6小時l0片)等,還可用半枝蓮60克、白花蛇舌草60克、七葉一枝花9克、紫花地丁60克水煎內服外敷??股叨狙迕看蝜O毫升與生理鹽水20毫升靜脈注射,或7.5毫升創(chuàng)口附近肌注。國產蝮蛇抗毒素專治腹蛇咬傷,對竹葉青咬傷也有一定療效。還可以應用激素、利尿劑及支持療法,對本病有輔助治療作用。
d" H: g3 V0 a% B0 z$ _5 B6 j- @4 x; n6 `( T+ s6 B t% L8 w
4-③、毒蛇咬傷的預防:
" z; h/ e; A+ a# W6 y; z. w* L% D% |2 I
預防蛇咬傷主要在于野外工作者的加強防護。從被咬處的齒痕,可判定咬人的蛇有無毒牙,對診斷是否毒蛇咬傷很有幫助。無毒的蛇咬人后留下一排整齊的齒痕;有毒的蛇咬人后除留下一般的齒痕外,另有兩顆毒牙的齒痕,較一般的無毒蛇齒痕大而深。咬傷處如無毒蛇齒痕,或15分鐘后無紅腫及疼痛,則可能為無毒蛇咬傷,暫不需治療。如不易區(qū)別有毒或無毒蛇咬傷時,應一律按毒蛇咬傷處理,以免失去搶救時機。 , s1 O3 @3 T% g
5、狗咬傷: * }: ?. U, {; @0 a* j: t
S2 P: g _( j/ ~4 y9 j 狗咬傷一般分為瘋狗(狂犬)咬傷和一般狗咬傷,狂犬咬傷以6~8月份多見,狂犬多具有性情突變,狂躁易怒,狂吠,暴躁時咬人,或雖安靜無暴躁現象,但不進食,逐漸消瘦,肌肉麻痹癱瘓而死亡的持點。 ' ^- y0 o1 _1 V5 U/ n: x
" h+ M7 W, I! M- ^ 狗咬傷后應立即沖洗傷口,先用20%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反復沖洗傷口,也可用醋沖洗,并進行必要的清創(chuàng),然后用0.1%新潔而滅沖洗。再用濃硝酸或濃的炭酸、碘酒燒灼傷口。若疑為瘋狗咬傷,宜盡早到醫(yī)院診治,注射狂犬疫苗預防狂犬病發(fā)生。還可視病情注射抗菌素或破傷風抗毒素血清。
& D. B: j. V" |4 Z. e j- y2 G
6、蜂螫傷: 1 b* r, m* g6 F$ I5 h
6 R( S! v: I& ~2 |3 N
蜜蜂或黃蜂螫傷(尾刺刺入皮內),一般只表現局部紅腫疼痛,多無全身癥狀,數小時后即自行消退。若被成群蜂螫傷時,可出現全身癥狀,如頭暈、惡心、嘔吐等,嚴重者可出現休克、昏迷或死亡,有時可發(fā)生血紅蛋白尿,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。過敏病人則易出現蕁麻疹、水腫、哮喘或過敏性休克。 ; }& u$ y& p& _" u- u
( `: G/ Y# q* b 蜜蜂螫傷可用弱堿性溶液(如3%氨水、肥皂水、淡石灰水等)外敷,以中和酸性中毒,也可以紅花油、風油精、花露水等外搽局部;黃蜂螫傷可用弱酸性溶液(如醋)中和,用小針挑拔或紗布擦拭,取出蜂刺。局部癥狀較重者,可以火罐拔毒和局部封閉療法,并予止痛劑。全身癥狀較重者宜速到醫(yī)院就診。對蜂群螫傷或傷口已有化膿跡象者,宜加用抗菌素。
) h; h$ e' K* O6 G- v% t* W, w7 h3 j" K3 ^5 Q* W2 M& {& p
7、蜈蚣咬傷: [- T% i1 }$ l, X$ |4 l3 s
' h' A$ o9 Z1 ]9 u- @" _
蜈蚣咬傷后,局部表現有急性炎癥和痛、癢,有的可見頭痛、發(fā)熱、眩暈、惡心、嘔吐,甚至譫語、抽搐、昏迷等全身癥狀。 + y7 F2 K3 a3 j" `0 p6 w( c
6 b! x2 O1 h, k; S& ?7 ^9 S
蜈蚣咬傷后,應立即用弱堿性溶液(如肥皂水、淡石灰水等)洗滌傷口和冷敷,或用等量雄黃、枯礬研末以濃茶或燒酒調勻敷傷口,亦可用魚腥草、蒲公英搗爛外敷。有全身癥狀者宜速到醫(yī)院治療。
% @" W/ }& u' G: w8 \, U0 N1 P5 l; d( v" k/ x' Y, \2 u" \
8、貓鼠咬傷:
# `+ d8 }- w' f" ?
' r/ i4 v3 i4 A1 T3 b$ g( J 被貓鼠咬傷后局部多出現紅腫疼痛,嚴重時累及淋巴管、淋巴結而引起淋巴管炎、淋巴結炎或蜂窩組織炎。
9 Q) s) R* \. Y, L' |: ]+ o* I0 W8 g) q% E4 g
咬傷部位在四肢時,可暫結止血帶,用生理鹽水或清水沖洗傷口,并用5%石炭酸或硝酸將局部腐蝕。癥狀較重者宜到醫(yī)院治療。 ! w# W+ s/ T+ d& O0 s
" w5 z7 f! H+ y7 c3 f0 p5 I# d L 9、其他毒蟲咬傷:
, r; w' U5 T- W9 z( T7 e/ A6 S/ T
& r0 n% b% t' T* C 蝎和毒蜘蛛咬傷在日常生活中亦可見到。 # L' K E$ F" z3 {1 V" G
. d5 F: w+ J4 o7 [; _" ?6 V: ^ 蝎螫傷局部可見大片紅腫、劇痛,重者可出現寒戰(zhàn)、發(fā)熱、惡心、嘔吐、舌和肌肉強直、流涎、頭痛、昏睡、盜汗、呼吸增快、脈搏細弱等,兒童被螫傷后,嚴重者可因呼吸、循環(huán)衰竭而死亡。毒蜘蛛咬傷者局部蒼白、發(fā)紅或出現蕁麻疹,重者可發(fā)生局部組織壞死或全身癥狀。
! c, H5 b/ h0 b* |" p& g
2 e* i/ F) P- q( y 兩者的處理原則同毒蛇咬傷相同,傷后立即在近心端包扎,冷敷、封閉療法、口服或局部外用蛇藥片。同時沖洗傷口,吸吮排毒,全身癥狀明顯者宜找醫(yī)生診治。
% d$ z$ F3 z# ~! B
" `3 B: {2 h; i" \' H, N+ Z( G 10、外耳道異物:
4 M2 }( ?8 O, L% g: m: @- B4 u$ w7 B- A2 S3 F1 h1 g: N, L
一般的外耳道異物有玩具、豆類、紐扣、石子、紙卷等,多發(fā)生于小孩。常表現出疼痛,耳鳴或眩暈,較大的異物或谷物迥水后脹大,常有聽力減退。若異物未傷及鼓膜和外耳道壁,可無明顯自覺癥狀。 6 {7 o G3 d* q- {( l! H, v0 L6 R
6 r, V- f# {( @2 n7 _
對于外耳道異物,一般以到醫(yī)院耳鼻喉科診療為佳,切忌亂掏,以免損傷耳膜。 / d' L/ a; d$ s" [/ l7 Q4 U
0 n B; D( c6 R% ~' Z1 ^
對外耳道異物,宜視異物性狀擇法除去。圓形質硬的異物可用耳鉤針,經異物周圍細小間隙放入,繞過異物深面將其鉤出,切忌將異物推至深部。豆類、花生仁可先淌入酒精,使之縮小,再鉤出或掏出。扁形或棒狀異物可用耳鑷夾出。小泥塊或泥沙,可用溫開水沖洗,或用挖耳勺或小匙細心挖取。對活蚊蠅小蟲入耳,可用蘸有乙醚或氯仿的怖簽接觸蟲體,也可用酒精或油類灌滿外耳道,待將蚊蟲殺死后用夾子取出或用水沖出。 ) U* w8 K% f) r! ^9 Y6 i
# w+ Y: u% O+ A1 f& S! `" X1 b
小兒吵鬧亂動不合作時,可在全身麻醉下取出異物。對光滑的異物,宜小心鉤取,防止向內推入。 ! G! w& Z, @% R/ x7 T
, k) ]. Z' q9 X3 \. v! S
11、眼外傷: + ?" S3 Z. k# ^8 z5 `7 a
) G! n* S8 @+ Y5 n7 \
眼外傷在致盲原因中占有重要地位。眼組織遭到破壞后不易修復或重建,視功能的破壞往往難以避免,嚴重時會引起失明。但是,眼外傷是可以避免的。只要我們勞動過程中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(guī)程,重視勞動衛(wèi)生保護,并教育兒童不要玩弄刀、剪和銳利玩具,眼外傷的發(fā)生可大大減少。 6 z- D- l. V- J/ }5 a2 e* J
' `. f3 M7 p* I* @5 `2 L0 e% X
11-①、眼瞼、結膜撕裂傷:
* Q0 S Q. m* @& X" V' P, O# h3 j7 s
眼瞼撕裂傷 眼瞼受傷的機會較多。它的處理原則與一般外科基本相同。如止血、清創(chuàng)、縫合、抗炎等。但由于眼瞼本身血液供應豐富,愈合能力強,只要及時將受傷的組織對齊縫合,防止感染??色@得滿意的愈合,不需要也不應該作大塊的組織切除,否則眼瞼的疤痕收縮可能造成瞼外翻,引起瞼閉合不全而危害角膜安全。 ; X/ s( Y0 m3 c# L! r c
( @5 E. W2 @' s8 b3 s5 d" w" U$ s 結膜撕裂傷 結膜撕裂時應警惕合并鞏膜裂傷的可能性,注意仔細檢查傷口,若伴有結膜下出血者,應特別注意。較小的結膜傷口,對合良好者,無需縫合;較大的撕裂傷,特別是裂口不齊或伴有筋膜脫出時,則必須縫合。
1 O1 U l9 ~5 B% P- W# F, l
0 ~* p8 H7 q! w2 J/ b4 E. m, [ 11-②、角結膜異物: : v5 g9 Q5 f J7 F
" C0 W$ j+ u a# n# r- L 角膜異物是眼外傷中最常見的角膜損傷。工廠中多為金屬性異物如鐵屑、銅末;農村中則以谷粒、麥芒、塵粒等較多見。
; w6 L+ U4 B1 l( Z0 I4 A" g* ?$ ]7 r: j! l
異物感、疼痛以及反射性流淚是角膜異物的主要癥狀。切不可用手揉擦,以免異物刺入角膜深部反而不易取出。一般說,角膜異物較易發(fā)現,但細小的異物,則需仔細檢查才能找到。異物應盡早取除(鐵屑在角膜上停留數小時后即可形成銹斑),但必須嚴格執(zhí)行無菌操作,以免發(fā)生感染。術后應加用抗生素眼膏包扎,直到角膜傷口完全愈合為止。
9 X V( `0 X% O% x) z: p
5 v# h* z+ y% Y% B2 q8 P6 |; s 結膜異物常附在上瞼結膜面,尤其多見于瞼板下溝的部位,故必須翻轉上瞼進行檢查。較大的異物可隱藏在穹窿部結膜囊內,故應充分暴露上穹窿部。 . ^ b) I" s( F" r m; D- h( |8 _
2 V. N) ?5 }; e- l; I( o
結膜異物可用蘸有生理鹽水的棉棒揩除之,也可用清潔的手帕將其揩去。
5 z0 J. l# x8 X/ I0 m& P11-③、穿孔傷: 9 N3 M3 E8 \: @# u- q6 R. L
4 [0 O* K! q% e$ {) |4 {1 x8 X! j5 k 眼球壁被銳器或異物穿破,稱為穿孔傷。造成穿孔傷的原因很多,如小刀、剪子、鉛絲等刺傷,或敲擊金屬物件時碎屑穿入眼內等。
8 a2 {0 X% {# ?( I P/ a4 ~* v z) }. s2 B7 p7 s5 y, t" u
眼球穿孔后,易受外界細菌侵襲,引起眼內感染。臨床的變化多種多樣,輕的表現為虹睫炎,前房積膿,重的可以是眼內容炎以致全眼球炎。新鮮的穿孔傷,程度一時較難確定,即使傷勢嚴重,有時經積極搶救,還可以恢復一定視力,所以不應貿然摘除眼球。同時也要注意健眼的安全,預防發(fā)生交感性眼炎??傊?,事故一經發(fā)生,應盡量爭取及早縫合修補傷口,不容許有眼內容物嵌在傷口內或脫出眼外的情況。懷疑眼內有異物時,應進一步作X線攝片檢查,確有異物存留者,應盡早手術取出。 ! Z; K- k6 m# [. R/ W! f2 K
& G/ S2 M' W+ p# M
在修補縫合后,球結膜下應常規(guī)注射抗生素。若有眼內感染可能者,應在手術后的一周內,使用足量的抗生素。阿托品擴瞳以防止虹膜粘連,應列為常規(guī)。傷口較深又有被泥土等臟物污染時,除注射抗生素外,還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。 : O* `/ y7 `1 b0 }2 d0 k3 j% y
7 r: t# Y, S/ A1 E 11-④、遲鈍傷: $ D& Z( J' h$ j; a
B4 `0 Y$ u! Y0 n7 M0 l9 n 眼球受到外力撞擊致傷,但沒有破裂,稱遲鈍傷,如遭受各種物體沖撞、拳頭、彈弓、球類等的擊傷等。根據暴力大小,傷勢可輕可重。如眼瞼血腫,結膜下出血,多半會自行消退,一般不需特別治療。角膜上皮脫落時,應涂消炎眼膏包扎,以防感染。傷勢較重時,可能發(fā)生前房出血,瞳孔擴大,虹膜根部斷裂,造成瞳孔變形,晶狀體脫位,玻璃體出血,脈絡膜撕裂,視網膜水腫,出血等,視力可能高度受損。遲鈍傷的程度不能單憑眼外部的表現就下結論,應該詳細檢查,作出全面估計,并根據受傷輕重程度而給以適當的處理。
9 [: g1 o- [& Y u
) ~/ C/ o& P9 v6 A, b# r% o 前房出血是眼球遲鈍傷員常見的癥狀,出血多時,可充滿全部前房而看不到瞳孔,虹膜,導致眼壓升高;出血少時,只是積在前房下部呈一水平。 r8 N* [7 C- V3 a# T# n- y# f$ G
, H- B7 S% T$ V9 I F4 E& A3 ] 少量的前房出血,只需適當休息,取半臥位,使血液沉積于前房下方,不遮蓋瞳孔;雙眼包扎,減少眼球活動,適當應用止血藥,如止血敏,安絡血,維生素C、K及中草藥等,很快會自行吸收。有繼發(fā)性青光眼時,可內服醋氮酰胺或甘油等。如出血過多,眼壓升高,經藥物治療未見吸收者,觀察3~5天后,可行前房切開、放血、沖洗,以免形成角膜血染。視網膜損傷時應口服激素,以減輕外傷反應對組織的進一步損害。
% w7 K' [- Z, @2 h6 `, z) ]& [5 s' p$ m3 M# q( h- g( e. B6 p
11-⑤、燒灼傷:
, b+ Y( A; s/ t" X0 u/ x. V4 t0 |# F" ]0 `1 _+ e$ h% h @) \
燒灼傷可能由強酸、強堿,高熱的蒸汽或液體等沖濺眼部而發(fā)生。后果嚴重,應及時治療。治療方法如下: - p% d+ [6 L" P# g. Y( F
+ r5 Z* U- S0 L& x8 j5 a$ z- Q" \+ m6 L
11-⑤-a、當眼遭到酸堿等化學物質灼傷后,在現場的人員應立即用大量清水(井水、河水、自來水)將患眼沖洗,越快越好,越徹底越好。 ' u% O# i) n8 M& h: j: X3 E+ `
% j% w. U+ G7 ~! ~" C" Q. B 11-⑤-b、如結膜囊內有固體化學物質,用鑷子或棉簽將其取出后再沖洗。 $ C0 I; w/ T0 x- \5 q% z2 p
5 F/ d: h y6 @, [+ P" a 11-⑤-c、局部涂用抗生素眼膏,每日4~6次。 * G8 i1 [- F, T) E; y# F
+ ]) L; w1 v% L' T- y( m5 @( | 11-⑤-d、傷勢較重者用1%阿托品藥水或眼膏擴瞳,每日2~3次。
# B, N6 T5 V0 p# g
7 ^2 P( [6 d4 U% P1 ?: G 11-⑤-e、嚴重病例,特別有球結膜蒼白和壞死現象時,應作結膜下沖洗。 2 H' ^. p3 G; Y5 Y1 A3 `
7 `$ \$ J( X! A$ \" {/ J ^) k# x7 k
11-⑤-f、對較重的堿性灼傷可在結膜下注射維生素C 0.5~1毫升或注射自血0.5~1毫升(抽自己靜脈血0.5~l毫升立立即注射于結膜下)。
+ Z2 c. d, G9 X. r) g) n1 S4 Z* Q6 b4 X! p( n8 N
11-⑤-g、嚴重燒傷后,眼球結膜可能產生粘連,故應經常用十分光滑的消毒玻璃棒分離,注意勿損傷角膜。
2 o* t& ~2 I9 n* W" U4 r& e# p8 z1 `+ s7 W1 x
11-⑤-h、對角膜、結膜有大面積壞死且伴有嚴重刺激癥狀者,應予以口服激素類藥物。 Z( k1 X/ T3 C/ k) X
& `0 o: @( C" {2 e* U 11-⑤-i、如結膜壞死較重,估計不能恢復者,應將其切除,用口唇粘膜來修補。
|. t# F0 w) [% m' K9 q) \0 i3 H
12、呼吸道異物(異物梗喉):
0 W# s9 T) N' ^9 G6 ]; G) _: P/ h% Y. {
在日常生活中,由于不注意,異物誤入喉、氣管或支氣管內即導致呼吸道異物,異物僅梗塞或卡于喉部稱之為異物梗喉。本病癥十分危急,多發(fā)生于兒童,亦可偶見于成人,如不及時診斷和處理,可在短時間內發(fā)生窒息而危及生命。
6 s: q7 H! x/ U4 }. E* _5 p1 ^. P( r2 C7 j' a+ I' k
呼吸道異物種類較多,最常見的有西瓜子、花生米、黃豆、蠶豆等,異物梗喉最為常見的是魚刺、肉骨等。
1 R$ Z" l8 n, T4 w4 i
8 d8 G x" F7 U7 }; y% n q 12-①、癥狀:異物誤入呼吸道后,可立即出現劇烈嗆咳,小兒或伴見大哭大鬧,還可伴有憋氣、口唇青紫等癥,根據異物停留部位而產生不同癥狀。異物嵌頓喉部則可見聲音嘶啞、呼吸困難等癥,異物較大時可致窒息而迅速死亡。異物停留于氣管(尤以右支氣管異物多見)主要表現為陣發(fā)性咳嗽或呼吸不暢。異物停留于支氣管內,陣發(fā)性咳嗽和呼吸困難癥狀可減輕,因異物刺激支氣管粘膜可致發(fā)熱、多痰等癥。魚刺卡喉時主要表現為咽喉部不適,吞咽困難,疼痛等癥。 1 e' s+ S/ W% q8 q+ W {7 g
" b0 q5 Y, L3 n" F( [! g/ K
12-②、呼吸道異物的處理:一旦發(fā)生呼吸道誤入異物,應盡快送醫(yī)院診治,情況危急而就醫(yī)不及時,可將患兒倒立,輕拍其背部,其梗于喉、氣管之異物有可能借助咳嗽反射而排出。懷疑有異物誤入呼吸道也應速到醫(yī)院診治。喉部異物可在直接喉鏡照視下鉗出異物,魚刺卡喉時不可誤將其向內推入,民間喝醋對軟化魚刺似有一定效果。氣管異物可在直接喉鏡或支氣管鏡照視下鉗除。支氣管異物需經支氣管鏡取出,或打開胸腔取出。對有窒息征兆者,宜盡早行氣管切開術插管,保持呼吸道通暢,然后再設法取出異物。 & s- L7 j' I/ U
8 f' W4 U d3 e, {* w, V8 k 12-③、呼吸道異物的預防:
1 }7 T+ o6 w. Y7 k* n1 p/ b d7 v0 J% g( B+ L
12-③-a、最好不要給五歲以下兒童吃瓜子、花生、豆類等食物。吃西瓜時可先去掉瓜子。進食避免談笑、哭鬧或打罵小兒。要改掉邊走邊玩邊進食的不良習慣,以免一旦跌交后啼哭,將口中食物吸入下呼吸道。要細心照看小兒,教育年齡稍大的兒童,勿給幼兒喂吃瓜子、花生、豆類等食物。也要提防小兒自己拿取上述食物。 1 Q( Z% C7 |5 _5 i7 @) M
+ E, |+ w3 h* p" ~5 b 12-③-b、教育兒童不要把小玩具放在口中,發(fā)現兒童口中含有東西時要及時設法取出。但切不可強行奪取,以免哭鬧后吸入。
) U6 u. V3 u' p( I6 r! \* x: D. m9 N3 }) T; }; ~( l
12-③-c、成年人應改掉工作時把針、釘等物咬在嘴里的習慣,以防發(fā)生意外。對于昏迷或全麻后未清醒的病人,要細心護理:預先取下已搖動的假牙,嘔吐時,頭應轉向一側,以免嘔吐物吸入下呼吸道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