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七種“地溝油”犯罪量刑標準( S0 ~1 `3 `1 {; p/ A) B
- s% o! m/ T7 T a J
1.利用“地溝油”生產“食用油”的,依照刑法第144條生產有毒、有害食品罪的規(guī)定追究刑事責任,致人死亡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的,最高可判死刑。
+ M7 Q5 O: e( @0 {7 I9 Q, s5 u g0 B) v& J3 o' r$ t5 W4 S
2.明知是利用“地溝油”生產的“食用油”而銷售的,依照刑法第144條銷售有毒、有害食品罪的規(guī)定追究刑責,最高可判死刑。認定是否“明知”,應當結合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的認知能力等因素予以綜合判斷。
p) x! c. i, h* J, }0 _; M+ C" i) z3 r$ Z7 j
3.對于利用“地溝油”生產的“食用油”,已經銷售出去沒有實物,但是有證據證明系已被查實生產、銷售有毒、有害食品犯罪事實的上線提供的,依照刑法第144條銷售有毒、有害食品罪的規(guī)定追究刑事責任,最高可判死刑。
+ ^3 U9 K4 e6 R# d) U3 o1 {
, b' V. V3 O; {, R* F" J1 W2 w4.雖無法查明“食用油”是否系利用“地溝油”生產、加工,但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明知該“食用油”來源可疑而予以銷售的,應根據不同情形分別處理。如果經鑒定,檢出有毒、有害成分的,依照刑法第144條的規(guī)定追究刑責;如果屬于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的,依照刑法第143條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追究刑責,最高可判無期;如果屬于以假充真、以次充好、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或者假冒注冊商標,構成犯罪的,依照刑法第140條銷售偽劣產品罪或者第213條假冒注冊商標罪、第214條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追究刑事責任,最高可判無期。 , z8 ^$ Z3 ?5 h
4 x; e; F- S/ B: V8 V6 t# J
5.知道或應當知道他人實施犯罪行為,而為其掏撈、加工、販運“地溝油”,或者提供貸款、資金、賬號、發(fā)票、證明、許可證件,或者提供技術、生產、經營場所、運輸、倉儲、保管等便利條件的,按共犯論處。
) ]- f6 m G4 j& Y7 ^/ P3 u
N0 V3 l9 M& r( z/ a* `2 v6.違反有關規(guī)定,掏撈、加工、販運“地溝油”,沒有證據證明用于生產“食用油”的,交由行政部門處理。 " O1 {9 O3 a! a" W7 t6 F5 u8 X
! a0 A. q- Y) ^7.對于國家工作人員在食用油安全監(jiān)管和查處“地溝油”違法犯罪活動中濫用職權、玩忽職守、徇私枉法,構成犯罪的,依照刑法有關規(guī)定追究刑事責任。$ u# q% e( x+ S) g, J# W
% K% t9 Y% U) M: n
■新聞背景, P2 s V/ g# ?- r2 _, O& v
/ F8 Z$ ~! A4 p$ w/ {& v" y地溝油原料有三種
' c2 v6 ]8 i0 r, w" ]
$ c2 u) ^9 ]1 I' _# _' f+ B) m“地溝油”犯罪,是指用餐廚垃圾、廢棄油脂、各類肉及肉制品加工廢棄物等非食品原料,生產、加工“食用油”,以及明知是利用“地溝油”生產、加工的油脂而作為食用油銷售的行為。 " r$ Y O% Z& |( a& Y/ i
5 K6 G# @: L- Z L
公安部相關負責人表示,目前,“地溝油”犯罪從所使用的原料來分一般有三種。第一種是用餐廚垃圾,即將油膩漂浮物或者賓館、酒店的剩飯剩菜(通稱泔水),經過簡單加工、粗煉出的油。第二種是用廢棄油脂,即用于油炸食品的油多次反復使用后,又非法加工后以新的食用油名義銷售。第三種是用各類肉及肉制品加工廢棄物等非食品原料,包括用不符合食用衛(wèi)生要求的豬、牛、羊、雞、鴨、鵝等動物內臟、下水等,加工提煉的所謂“食用油”。
5 e! f5 T$ c! m/ i7 g% N9 E2 `6 ~
尚無統(tǒng)一檢測標準# q& d% J$ j# k# s% w) t, q
# J; j) |. A2 B0 W3 i據公安部介紹,自去年8月份以來,公安部、國務院食安辦等部門聯(lián)合部署開展嚴厲打擊“地溝油”違法犯罪,共偵破利用“地溝油”制售食用油犯罪案件135起,抓獲涉案人員近800人,打掉制售“地溝油”犯罪的“黑作坊”“黑工廠”“黑市場”“黑窩點”100余個?!暗販嫌汀狈缸锏闹饕搭^、犯罪網絡和利益鏈條被摧毀,現(xiàn)實危害得到有效遏制。
) L: y' i; y5 z1 r9 Q$ t% W% K( v8 @# W) N2 Y, k
由于“地溝油”鑒定檢測問題比較復雜,目前尚缺少統(tǒng)一的鑒定檢測標準,基層辦案部門在案件的定性、法律適用方面需要進一步統(tǒng)一規(guī)范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