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報載,昨日上午,杜甫江閣附近,一位72歲的老人在風雨中被兒“活祭”。上午10點,記者趕到現(xiàn)場時,暴雨中,長廊圍坐著幾十人,一位頭發(fā)花白的老人,披著一件藍色雨衣跪坐在地上,身前搭著祭祀的臺子,擺放著食物和香燭。老人面前,兩個頭包白布女子,正在捧香祭拜。原來是兒子為給病重父親籌款。
$ k! \+ M7 U+ ]9 q0 `8 A/ z+ ?. i1 Z& b' {1 E
{( M& P+ X# Z5 ^0 {8 b/ R 籌款沒有錯,以此種方式籌款可是震驚了所有。更何況,老父還是活人,兒女卻當街祭拜,與料理后事相差無幾,憤慨、無語、甚至感到悲哀的同時,道德低下了頭,制度的臉也在此無處擱置。8 U1 A; Z4 v) z3 ? V5 d
+ x7 O/ ]* D1 q* Q, h7 `( P : ^ ^* g. Q8 Q/ y) b
為何救治自己病重之老父親,不惜挑戰(zhàn)世俗眼光,挑戰(zhàn)道德底線,以 “活祭”老父來求助,不惜讓年老有病的父親面臨暴風雨,面臨兒女的“祭祀”,雖目的是為父治病,但就其過程,是“孝”字怎么寫都過不了關的。也顯出做兒女的愚鈍,顧此失彼,方法何其多,何必更糟蹋老父的情感和身體來換取大家的關注和同情?! K W0 x: X9 B
* _6 ^' y+ M/ D1 B W9 c
+ O" T5 j/ x$ U
更甚者,相關制度總是脫不了干系。有網(wǎng)友為此疑惑:“為何違法4年的廖某可以贏得眾人之憐憫而獲得捐助,而這位當下急需救助的賀某求找不到求助之路呢?如果有途徑,誰會讓急病重的老父繼續(xù)受風雨之苦?”
S' } k! P- p- T) D
g9 ~# _/ F+ ?# V' Z1 O 2 |$ \" {+ ^% B% N
光明正當?shù)耐緩娇隙ㄊ怯械?,只是賀某找不到或不懂如何走法或是走了沒有走通?找不到不懂走法,反應的是社會現(xiàn)實之下,法制教育、社會救助制度宣傳的失職,沒有走通就要求相關部門拓寬困難百姓權益保障的力度,完善大病救助機制以及社會、慈善救助機制。只有有了權益保障、相關救助制度,且讓老百姓知曉并真正得到實惠,道德底線才不會被“鋌而走險”來威脅 |
|